Nov-15-2009
接連血拚及”招總”的下場,就是”鐵手”+”鐵腳”=全身酸痛的黑輪。
雖然如此,難得的機會,很久沒一個人看電影的黑輪,還是拖著疲備的肉體去看了”2012”這部電影。
特地找了一家比較”冷門”的電影院,遇到強片仍是人山人海。
台灣上映大片子的時間總是和全世界同步,雖然很開心,但有時想到同步上映的原因,總不免覺得"拍勢"。
片子內容約略、其實也只能簡單述敍一下,因為主要還是看人跑來跑去及特效嘛!
2009年Chiwetel Ejidfor飾的科學家在印度研究發現地質不穩定數據,預計3年後會如同古瑪雅文化預言的地球毀滅。各國元首決定先封鎖消息,秘密進行方舟計劃。
但,地球的不穩定性越來越快速,地震等天災如同末日般提早到來。
John Cusack飾演的Jackson Curtis是位作家。一次帶孩子到黃石公園露營時發現了這個事實。
方舟只能容納40萬人。面對大自然的反撲,Jackson還是不放棄的帶著家人奔向方舟計劃之地。
最後結局還是自己看吧!免的破壞朋友們的興緻。
由「明天過後」導演Roland Emmerich執導的「2012」,這部戲很好看!特效和場面棒、沒讓人失望。
但說實話,看過「明天過後」、再比較這部「2012」,除了刺激,總少了那麼一些新鮮感。
所以,這部戲帶給黑輪最深刻的重點是:人性及政治操弄。
為了建造方舟,龐大資金要從哪兒來?除了”有用的人"(例如科學家、遺傳學家等)、政治家,只要你出的起一個位置10億歐元的價碼,就有存活的希望。
結果~到最後方舟上的”難民”其實全是”好野人”才有的權利,有何感想?
當然,片中少不了美國式愛國情操、親情的偉大,這次情節不多、仍千篇一律的老梗,很討厭就是看了眼淚還是買帳。
其實黑輪衝著John Cusack去看這部電影成份較多。
第一次見到John Cusack是「Con Air」這部戲,穿著涼鞋的他帥到不行。之後只要有John的演出,是一定要捧場滴!
除了演技及才華,會欣賞John的原因也是行像佳、小宅男一隻,但他女人緣很旺,哈哈哈~~~ (怎麼…和雅人桑有些像呀?)
想不到「2012」劇情有二個主軸,加上John飾演作家,這樣背景設定有些弱,因為…主角就是要拯救世界嘛~~不管… 好啦~~至少他是救他自己的家人的好爸爸。
不完全是John主役就罷了,甚至逃難過程也很牽強(都好巧,身邊一起的朋友幾乎死光光,只剩他們一家人…)。
好吧!沒看過書,可能是改編的太過。它是娛樂片,咱們就別太要求電影故事架構及完整性。
因為過程很緊張,忘了注意音樂,啦啦啦~~~ 另外,片頭帶入2012片名及最後地球板塊合而為一的也蠻有創意。
特效是很不錯。其中海嘯將海水灌注到喜瑪拉雅山那段,氣勢磅礡、也難想像。真的要進電影院看呀!
劇中有許多引人深思的橋段。其中黑輪最喜歡的,是西藏喇嘛看到洪水來時,敲了二下鐘時的莊嚴氣氛(其實是警示作用)。
「2012」是部值得看的片子。也希望朋友們看完能想想劇中各種不同的意義。
每次看完災難片,除了感嘆大自然威力及人類的無知外,總不忘問自己:求生?還是接受生命的結束?
朋友們呢?